我院对急性脑梗塞采取溶栓治疗,取得显著疗效,体会如下:

一、急性脑梗塞时间窗内的静脉溶栓
我院神经外科团队自2006年开始静脉溶栓,包括尿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等。在2006年就能做到病人入院到完成检查到溶栓结束在最快一小时内完成。当年完成急性脑梗塞17例,10例是病人入院后通知神经外科医生,一路陪检优先检查,至检查结束后进入病房即刻溶栓,自入院到溶栓结束1小时。现汇集溶栓病历共约300余例,出血率5/300+。最大溶栓年龄88岁(2018年)。最迟溶栓时间为发病后16小时(2010年,有原始病历,是特殊条件下突破时间窗的溶栓,现在病人MRS3分,拄拐走路)。
病例一:尿激酶静脉溶栓
柏××,男,既往心脏手术。2018年11月22突发脑梗塞并失语、右侧肢体偏瘫入院。即可进入绿色通道,拟行CTA后介入治疗,因心脏手术史,改为单纯尿激酶静脉溶栓。后续恢复正常 走路出院。
分析:我们急性脑梗塞溶栓出血率不高,是因为我们自己认为在血压和灌注方面做的更早。适度的控制血压在160/100以内而又稀释血液提高灌注,是能溶栓成功而又出血减少的核心。其次,必要时分批次溶栓是我们的经验。
病例二:超时间窗溶栓成功病例:
曹××,发作急性脑梗塞16小时,病人左侧肢体肌力一级,在特殊情况下溶栓。溶栓后肌力三级,后期逐渐好转能下床。第八年随访,MRS3分。
二、对于过了时间窗而又服用二甲双胍的病人,因为二甲双胍的原因不能造影和介入,所以我们选择替罗非班使用,同样效果良好。
病例三:
邱××,女,60岁。反复脑梗塞二次遗留左侧肢体轻偏瘫,MRS2分。此次第三次发病约11小时,左侧肢体肌力一级。拟行介入,但是因为二甲双胍的服用不能进行。且在溶栓窗之外。故予以替罗非班等药物持续静泵使用,发病20小时后,偏瘫肢体肌力开始恢复,一周后恢复发病前状态,下床走路。后期拟介入进一步治疗。
以上为急性脑梗塞静脉治疗病例。静脉溶栓的核心就是时间和胆识。如果畏手畏脚,顾虑太多,就会束手无策,延误病情。对于急性脑梗塞的准备,我们信奉的是天坛医院杜万良教授的金句:检查只要CT,化验只要血糖。同时学习天津环湖医院和常州一院的TIA的溶栓经验,抓住患者的第一时间治疗,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完成脑血管彩超或TCD,在检查初期就抽血,检查完毕回病房后就能得到血常规血凝。这样让溶栓的基础准备更有利。且自己是外科医生,一旦发生脑出血,就可以准备手术,有后续保障,让溶栓更放心。
治疗脑梗塞,及治疗反复头昏头晕有梗塞可能的病人,我院神经外科团队有大量治疗经验,我们在路上,我们一直在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