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尿激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案例分享

发布人: 蓉创医疗发布日期: 2020-07-30
       急性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致死率、复发率为主的病发症,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和健康。随着脑卒中的预防和治疗的科普知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脑梗死在时间窗之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也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脑梗死的溶栓及介入治疗也逐渐得到患者的认可。
       我院神经脑血管外科在脑梗死溶栓、介入治疗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平时以“尿激酶”、“阿替普酶”溶栓为主,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例“尿激酶原”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案例。
尿激酶原治疗脑梗死六字口诀:推三、走四、溶二。
       病例情况如下:
       患者白某,老年男性,76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2小时”收入我科。查体:意识呈谵妄状态,呼之不应,躁动,不言语,能发音,查体不配合,左侧肢体有自主活动,右侧肢体肌力0级。
       既往有房颤、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
       入院时急查头颅CT排除颅内出血。
       急诊给予羟乙基淀粉500ml 稀释血液及扩张血管,同时给予生理盐水10ml +尿激酶原3支缓慢静脉注射3分钟,再用生理盐水90ml +尿激酶原4支静脉滴注维持半小时。
       急诊静脉溶栓同时,桥接介入治疗:穿刺后,弓上造影后,血管堵塞明显,同时行左侧颈内动脉造影明确堵塞血管。
 
       术中造影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均急性闭塞。
       术中造影明确堵塞血管,在科主任任志刚副主任医师带领下,再次给予尿激酶原2支+生理盐水20ml动脉缓慢推注行动脉溶栓,维持5-10分钟。
       动脉溶栓后,再次行造影,堵塞血管通畅良好,溶栓成功。
       溶栓结束后回到病房,患者意识、语言及肢体功能较术前明显好转。

       溶栓后第二日行DWI检查,未见明显新鲜梗死灶。
       溶栓后第2、4、6、12、24小时监测血常规、血凝。
       溶栓后24小时原则需口服双抗及降脂治疗,因入院时血小板56(明显偏低)。溶栓术后监测血小板波动在50—100之间,术后24小时复查的血小板93。暂未给抗血小板治疗,单独给予调脂。
       溶栓后13天,患者偏瘫肢体完全康复,自行下床活动,期间复查血小板仍偏低,康复出院后,未行抗血小板治疗,给予强化降脂治疗。
       尿激酶原溶栓建议:推三走四。我院神经脑血管外科将静脉溶栓及介入治疗丰富经验结合科室自身溶栓效果及复查监测血常规、血凝结果,自行尝试行介入动脉溶二,术后血凝及血常规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有时临时追加替罗非班及降纤酶,甚至在此基础上加大活血力度,血凝才能得到明显调控,才能取得理想效果,近期我科尿激酶原溶栓数例患者均取得圆满效果,既降低了介入取栓的成本,又降低了取栓风险,给患者减轻了痛苦,又减轻了经济负担。

 
 

相关新闻

相关公告

相关媒体

微信二维码

总机:0827-7893333

夜间值班:15608290222

发热门诊:0827-6126113,15082711110

急诊门诊:0827-7888120

监督电话:0827-6126128

医院邮箱:enyang120@sina.com

地址:巴中市恩阳区义阳山路北段1号

邮编:636064

COPYRIGHT © 2015-2021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