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神经脑血管外科,在2018年10月开科以来,在开展神经外科的同时积极开展神经介入,包括:脑动脉瘤介入栓塞术、颅内外血管狭窄(包括椎基底动脉狭窄、大脑中动脉狭窄、颈动脉狭窄、椎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支架成形术、脑梗塞动脉溶栓及取栓术,引领了本地区的神经介入事业发展。神经介入的基础就是脑血管造影。目前我科脑血管造影量约150台次/年,且逐年增加,数量及质量均在巴中地区遥遥领先。现将脑血管造影知识宣传如下。
脑血管造影术:是经股动脉插入导管,注入造影剂以显示脑血管形态分布;既可以显示血管本身的形态改变,如:扩张、畸形、狭窄、痉挛、梗塞、出血等,又可以根据血管位置的变化,确定有无占位,协助医生准确诊断脑血管疾病;明确脑动脉瘤以及脑血管畸形的严重程度;指导医生选择治疗方法。
适应症:①颅内血管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栓塞、狭窄、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等。 ②颅内占位性病变,如颅内肿瘤、脓肿、囊肿、血肿等。 ③颅脑外伤所致各种脑外血肿。 ④手术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
禁忌症:①对造影剂过敏者。 ②严重高血压,舒张压大于110mmHg(14.66kPa)者。 ③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④近期有心肌梗塞和严重心肌疾患、心力衰竭及心律不齐者。 ⑤甲状腺机能亢进及糖尿病未控制者。
案例1
急性脑梗塞1.5小时,左侧术前肌力0级。绿色通道查CT后马上进入隔壁导管室,边静脉溶栓边造影。随后介入治疗,台上病人左侧肢体肌力恢复能抬离床面。
案例2
患者72岁,反复头昏头晕,椎动脉狭窄90%,脑缺血严重。我科团队通过DSA行支架置入,狭窄血管血流通畅。术后病人清醒,手术时间36分钟。
治疗方法 患者平卧位,在局麻下采用Seldinger技术行经皮肤股动脉穿刺,置入动脉血管鞘,,通过插入一根特制的导管插入股动脉腔内,在电视监护下选择性地插入至颈内动脉或椎动脉,注射造影剂后拍片,确定病变部位、范围及性质,以协助诊断疾病,确定治疗和手术方法。

1. 术前护理
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 ,消除紧张,保持情绪稳定;备皮范围严格按照手术要求上至肚脐,下至大腿上1/3,两侧至腋中线,包括会阴部, 保持会阴、腹股沟、穿刺区域局部皮肤清洁;手术前1-2天进易消化的食物,术前禁食水8小时,防止术中出现呕吐;选择左侧肢体建立静脉通道。
2. 术中护理
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心率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控制血压在正常水平,血氧饱和度在98%以上。
3. 术后护理
病情观察 术后病人遵医嘱持续心电监护及氧气吸入,注意观察患者神志变化,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的变化。
4. 穿刺肢体护理 患者术后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术肢制动8小时,必要时用约束带适当约束术肢。注意观察局部有无出血、渗血、活动性出血,观察穿刺肢体的皮肤温度、颜色及血运,观察患者伤口弹力绷带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渗液,测双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有力,双足皮肤温度是否相同,如出现穿刺部位膨隆、远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可能为局部血肿压迫动脉。患趾端苍白、小腿疼痛剧烈、皮温下降、感觉迟钝则提示有股动脉栓塞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5. 生活护理 给患者创造整洁、舒适的环境,协助患者进食、大小便,做好口腔、皮肤护理,定时翻身、拍背、按摩,促进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术后多饮水,以促进造影剂的尽快排出,观察患者排尿情况,必要时给予导尿。对留置尿管者行膀胱冲洗、尿道口消毒,以防泌尿系感染。勿饮牛奶等产气食物,防胀气。无恶心呕吐者可进食,应嘱患者少量多餐,患者48 h 后可下床活动,嘱患者勿剧烈活动。如出现剧烈头痛、头胀、恶心、呕吐、癫痫、意识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同侧颅内出血,应注意有无上述症状出现,如发现应立即通知医生处理。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遵循循序渐进、由轻到重,由易到难,由短到长的原则。
6. 用药护理 为预防脑血管痉挛,术后我科预防性地应用解除血管痉挛药物尼莫地平4.2ml/h,应用注射泵,严格控制泵速,同时监测血压的变化,避免血压忽高高忽低,使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为预防血栓术后常规口服阿斯匹林时,应注意用药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大小便的颜色,皮肤粘膜有无出血点及牙龈有无出血,有无便血、血尿等。同时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3 天、改善微循环药物,高血压者辅以降压药及活血化於药物。
介入学科是在内科学及外科学之外的第三学科,介入学的发展必将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