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睡困难
睡眠质量下降
打鼾
睡眠时间减少
记忆力、注意力下降
如何检测并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我院神经内科开展多导睡眠监测,通过无创、无痛苦分析睡眠质量,更准确的制定治疗方案.

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是在睡眠监测室中应用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持续同步采集、记录和分析多项睡眠生理参数及病理事件的一项检查技术。多导睡眠监测采集和记录的参数包括脑电图、眼动电图、肌电图、心电图、口鼻气流、鼾声、呼吸运动、脉氧饱和度、体位等,还可以添加视音频监测、食管压力、食管pH值、经皮或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勃起功能等参数。这些参数以曲线、数字、图像以及视音频等形式显示并形成可判读分析的信息数据,即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m)。多导睡眠监测具有无创、无痛苦特点,是分析睡眠结构、评估睡眠疾病的常用客观检查,是睡眠医学临床主要检查之一。
多导睡眠监测的适应证
1. 睡眠呼吸障碍疾病:(1)睡眠呼吸障碍(sleep disordered breathing,SDB)患者的诊断,明确睡眠呼吸暂停和低通气事件的类型(阻塞型/中枢型/混合型)及睡眠呼吸障碍疾病的分类(阻塞性/中枢性),评估严重程度以及同其他睡眠疾病的鉴别;明确睡眠相关低通气疾病和睡眠相关低氧性疾病;(2)评价各种治疗手段对睡眠呼吸障碍的治疗效果;(3)高度疑似睡眠呼吸障碍,但应用家庭睡眠呼吸暂停监测或首次多导睡眠监测结果阴性患者的复查;(4)接受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的患者出现体质量变化,临床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重新出现,应用多导睡眠监测重新评估治疗情况;(5)无创正压通气前进行人工压力滴定;(6)临床上其他症状体征提示可能患有睡眠呼吸障碍疾病,如肥胖人群,不能以原发疾病解释的日间过度思睡、日间低氧血症、红细胞增多症、难治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夜间心绞痛、排查心脑血管高危因素,晨起口干或顽固性慢性干咳等。
2. 日间过度思睡疾病:(1)发作性睡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治疗效果评估;(2)特发性睡眠增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3)在进行多次睡眠潜伏期测试(multiple sleep latency test,MSLT)的前一夜应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3. 异态睡眠(parasomnias)、睡眠期癫痫及其他夜间发作性疾病:明确夜间发作性事件的疾病类型,如异态睡眠、睡眠期癫痫及肌张力障碍等。特别对于临床症状不典型、常规治疗效果不明确或对自身及他人造成伤害等患者,需进行多导睡眠监测。
4. 睡眠相关运动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患者的诊断评估,以及与不安腿综合征、快速眼球运动睡眠期行为紊乱等疾病的鉴别。
5. 失眠:主要用于临床症状不典型或治疗效果欠佳的失眠患者的临床评估。以明确是否存在主观性失眠,鉴别是否合并睡眠呼吸障碍、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异态睡眠等影响睡眠的其他睡眠疾病。
6. 昼夜节律失调性睡眠觉醒障碍:明确患者的睡眠结构情况及排除其他睡眠障碍。观察患者昼夜节律变化推荐采用体动记录仪(actigraph)等便携式睡眠监测技术。
7. 精神疾病相关睡眠障碍:(1)精神疾病相关睡眠障碍治疗效果评估;(2)排除睡眠呼吸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等其他睡眠障碍,以及药物因素导致的睡眠障碍。
我院自开展此技术后取得了患者以及呼吸、心血管、耳鼻喉科等同行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