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藏毛窦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很多人好奇其发病原因,及其有无根治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下,一根毛怎样引发的疾病。
什么是藏毛窦?
藏毛窦是指发生于骶尾部软组织内含有毛发的窦道或囊肿。又称潜毛囊肿或潜毛窦、肛门后囊肿、尾部囊肿或骶骨囊肿。1880年Hodges正式采用本名,男多于女,虽然出生后可见本病,但常在青春期后20-30岁,因毛发增长和皮脂腺活动增加,才发生症状。在我国罕见,临床上常误诊为肛瘘或骨结核。
藏毛窦的病因有哪些?
本病的发生与下列因素相关:久坐、肥胖、骶尾部外伤史等。有具体原因包括以下两种假说:
1. 先天性原因
源于19世纪胚胎学的发展,认为藏毛窦的发生与发育密切相关,由于相关部位髓管残留物或骶尾部中央缝畸形发育导致皮肤内涵物形成囊肿,之中的毛发被解释为内陷的上皮存在毛囊。
2. 后天性原因
1946年Datey和Scarff报道1例理发师手指上发现藏毛窦,使先天性原因受到质疑。之后,较多学者认为藏毛窦的发生是由于损伤、异物刺激和慢性感染引起的。走路、久坐等使骶尾部摩擦,臀中裂之间的毛发刺入局部皮肤,臀间裂有负吸引作用,可使脱落的毛发向皮下穿透,穿入皮肤,形成短管道,短管道进一步皮化,产生吸力,使毛发聚集于皮下脂肪内,于是皮下异物形成,一旦局部感染发生,便发病形成囊肿。
病理类型
1.骶尾部窝:位于骶尾关节,骶骨下或尾骨尖的凹陷在正中线上一到数个,壁内有很多汗腺,表示轻度先天性异常。
2.骶尾部囊肿:骶正中或稍偏一侧有肿块,囊不与外界相通,常因感染而化脓,自然破溃或切开而成窦,常流脓水。
3.骶尾部窦:主要表现在原发窦道,有皮肤开口,向下延伸3-5cm,末端有小腔,窦道内有毛发。
临床表现
藏毛窦发生感染以前,患者症状不明显或仅感觉骶尾部皮肤增厚或发硬,轻微胀痛或不适。典型症状是在骶尾部出现一个表浅脓肿,局部可伴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特点。自行破溃或被手术切开,流出少许脓液,少数引流口可以完全闭合,但多数表现为反复发作或经常流水而形成窦道或瘘管。

骶尾部皮肤红肿热痛
藏毛窦的治疗
经典手术方式
1、急性期切开引流 局麻下切开引流,排出浓汁
2、慢性期骶尾部窦道的手术方法
(1)臀沟皮肤小凹(PIT)摘除术
(2)病变整体切除,开放引流
(3)病变整体切除,造袋缝合
(4)病变整体切除,转移皮瓣成形术
对于骶尾部藏毛窦的手术治疗,应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病灶位置、范围、切口大小等来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最终目的是完整切除病灶,早期创面愈合。
所以说藏毛窦这个不怎么常见的肛肠疾病,还是需要手术治疗的。一根毛发引起的手术,今天你了解了吗?
病例1:
患者男,23岁,因“发现骶尾部包块1年”于2020年8月26日入院。入院查体: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骶尾部中线皮肤偏红,上至骶裂孔、下至尾骨尖,上1/3处有一凹陷小孔,周围皮肤增厚,无压痛。骶尾椎CT平扫+骨三维成像(2020.07.23):骶尾椎骨质未见确切异常,骶2椎体相对应软组织考虑:藏毛窦;骶尾部彩超:骶尾部皮下低弱回声区。
术前诊断:藏毛囊肿不伴脓肿。完善术前准备,于8月27日上午在腰麻下行藏毛囊肿切除术。
病例2:
患者女,22岁,因“反复骶尾部肿痛4+年”于2021年8月8日入院。
入院查体:肛门居中,外观无畸形。骶尾部皮肤红肿,上至骶裂孔、下至尾骨尖,大小约4.0cm*3.0cm,质韧、皮温高、触痛,波动感阳性。浅表彩超:骶尾部低弱回声区,脓肿?其他。胸部DR:胸部正侧位未见异常;盆腔CT:藏毛囊肿伴脓肿。
术前诊断:藏毛囊肿伴脓腔,
完善术前准备,于8月9日在腰麻下行藏毛囊肿切除术。

藏毛囊肿急性感染期

软组织局部密度增高